2024-07-16
文:王佑筠臨床心理師
在協助孩子拒學的家庭時,我們經常一起面對這樣的提問:「請問小孩許久沒去上學,同學可能會關心但方法是比較調侃的方式,是要讓許久沒去上學的小孩學習如何面對班上同學的關心語言,還是要如何讓班上老師或同學學習更好的關心語言,想問問可以怎麼幫忙或者如何並進會更好呢?」。
|父母篇|
預告
父母可以試著跟孩子聊聊,他是否有去想像回到班級可能看到、感受到的狀況。通常孩子都會想像,而且他們的想像可能比較災難化。天氣預報的重要,是讓我們真實的評估要添加的衣物;而預告回到班級的狀況,可以幫助孩子從災難化的想像,走向一個更貼近現實的狀態。所以,如果我們告訴孩子「你不用擔心,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的」、「你不要想太多,大家都在上課而已」,其實並無法緩解孩子的擔心。我們可以說「有段時間沒有回到班上,如果是我也會緊張。也許班上同學會說『好久不見』、『你怎麼都沒來』,或許他們是想關心你,也許你可以告訴他們,這段時間,你有一些你的困難,不過,你也做了那些事情…」。
|教師篇|
這些話可能是地雷
老師是非常重要的資源,可以站在班上同學的立場,想像他們可能會說的話,也許是關心的意圖,卻可能帶給拒學孩子尷尬的感受。可以逐一的舉例,像是:「好久不見」、「你怎麼都沒來」、「稀客稀客」、「我看到你還有在按讚你是不是沒事呀?」、「好羨慕你喔,我也不想上學啦」、「誒你過超爽厚」…。也可以請班上同學一起分享他們可能會想說的話,並提醒同學這可能會帶來不舒服的感受。
讓自己成為資源
當我們聊完地雷區之後,也許班上同學會想「那我到底要說什麼」,如果什麼都不說,那麼拒學的孩子可能會有負向的自我對話「原來真的沒有人關心我」,而再次的退縮。因此,老師可以徵詢班上同學的意見,這當中肯定有些同學,能提供自己的課堂筆記,能整理這段時間的考卷,在拒學孩子回到班級時,提供給他。這是一個溫暖又善意的行動,有時候比語言更有力量。
創造歸屬感
除了拒學孩子剛回到班級時,同學善意的行動與學習的支援,接下來也很關鍵的,就是下課時間、分組時間、放學時間。這些時間的落單,強烈的孤單、寂寞的感受會襲捲而來,「自己終究會是一個人」的想法會很強烈。此時,若能有幾位友善的同學,能拉著拒學孩子進入他們的團體,這將有助於持續穩定孩子的狀態。
而各位爸爸媽媽、老師在跟孩子溝通時,是否想要更有效的溝通法呢?邀請大家一起學習艾瑞克森的「喚醒式溝通」,可參考「艾瑞克森與拒學」的免費直播課程,連結如下。
王佑筠 臨床心理師|線上預約